今天是: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技术指导

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

时间:2018年04月16日来源:安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作者:安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击:
 

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

 

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,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,对于增加亩穗数,减少小花退花,增加穗粒数,提高粒重,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目前我县小麦已进入拔节期,麦田已普浇了一水,结合浇水追施了肥料,为确保我县小麦丰产丰收,下一步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:

一、浇好孕穗水

孕穗期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花增粒并为提高粒重打好基础。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“临界期”, 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,能提高小麦结实率,增加穗粒数,并能延长旗叶功能期,促进灌浆,增加千粒重。对缺肥的麦田,可以结合浇水少量补施氮肥,亩追尿素3-5公斤或进行叶面喷肥,叶面喷施1-2%尿素水溶液每亩50公斤
  二、浇好扬花灌浆水
  根据天气情况,灵活浇好杨花灌浆水。一般在小麦扬花后1015天左右应及时浇好扬花灌浆水,以减少籽粒退化,增加粒数,防止根系衰老,达到以根养叶,以叶保粒的作用。浇灌浆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在风雨来临之前停止浇水,以防倒伏。
   
三、喷施叶面肥
  小麦后期喷施叶面肥能够补充根系吸收不足,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,有利提高千粒重,同时还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,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,减少干热风的危害。可在开花后到灌浆期喷施1-21%的尿素加0.2%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他叶面肥,每亩30公斤,对提高粒重有明显的作用。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,间隔7天再喷一次,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。
  四、及时防治病虫害
  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,对产量、品质影响较大,因此对小麦病虫害要及时防治。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蚜、小麦吸浆虫、小麦赤霉病、纹枯病、根腐病、白粉病等。防治吸浆虫,一是狠抓蛹期撒毒土防治,在小麦孕穗期,用5%毒死蜱颗粒剂亩用90050%毒死蜱乳油200毫升,50%辛硫磷乳油300毫升,10%二嗪磷颗粒剂(制成粉剂)600,配成2530公斤的毒土均匀撒施在麦田,施药后及时浇水。二是成虫羽化初期喷雾防治,在小麦抽穗扬花期,亩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%辛硫磷乳油、10%吡虫啉1000倍液或50%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雾防治,兼治蚜虫。抽穗期若连续阴雨3天以上,应预防赤霉病,防治方法: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.5%烯唑醇1500液喷雾兼治白粉病、锈病、纹枯病。为了降低防治成本,减少用药次数,小麦后期可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叶面肥混配,做到“一喷多效”、“一喷综防”。

 

安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

2018416

 
版权所有:安平县农牧局 电话:0318-7524305 邮箱:apnyj001@sina.com
地址:河北省安平县为民街43号 邮编:053600
冀ICP备20001653号-1 安网证明商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