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县当前小麦苗情墒情分析及管理技术建议
安平县当前小麦苗情、墒情分析及管理技术建议
一、当前苗情、墒情分析
2017年秋小麦播种期,降水较多,墒情充足。但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,对播种造成一定影响,部分地块,土壤粘湿,造成播种质量较差,出苗不整齐。小麦播种出苗后10月中下旬-11月份平均气温略低于去年,冬前生长期较短,冬前积温少,苗情质量不如去年。越冬期气温低于去年同期,降水偏少,小麦返青时间较去年晚7天左右。3月14-15日农林局组织技术人员对我县部分麦田进行了调查,目前,小麦即将进入起身期,据调查,小麦平均亩茎数79.5万,单株分蘖3.1个,单株次生根3.1条,0-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14.1%,总体来看群体较充足,大部分地块墒情较好,杂草发生程度较轻,个别地块发现红蜘蛛,发生程度轻。存在的问题:一是个别未浇冻水或整地质量差的麦田,土壤过宣,表墒较差,土壤干旱,影响麦苗正常生长;二是部分晚播地块,麦苗返青晚,个体发育差,少分蘖或无分蘖,群体不足;三是个别地块杂草较多,每平方米杂草高达80余株。
二、管理技术建议
针对当前我县小麦苗情、墒情特点,提出以下管理技术建议:
(一)分类管理,合理运筹肥水
1、对墒情差、干旱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麦田,要立即浇水,抗旱保苗,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,亩追尿素20-25公斤。
2、以促为主,抓好三类麦田管理。对于群体不足亩茎数低于45万的三类苗田,春季肥水应以促为主,在小麦起身前期及早追肥,促弱转壮,促进春季分蘖,巩固冬前分蘖,增加亩穗数。结合浇水亩追尿素20-25公斤。
3、促控结合抓好二类苗田管理。对亩茎数在45-60万二类麦田,要促控结合,巩固冬前分蘖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地力水平一般,墒情较差的二类麦田,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,结合浇水亩施尿素20-25公斤;地力水平较高,墒情较好的二类麦田,在小麦起身中后期追肥浇水,结合浇水亩追尿素20-25公斤。
4、以控为主抓好一类麦田管理。对群体较大、墒情充足亩茎数60-80万的一类麦田,应控制春季无效分蘖,促进冬前糵成穗,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,促穗大粒多。春季第一次肥水可推迟到起身末到拔节期进行,结合浇水亩追速效氮肥20公斤,对群体过大,后期有倒伏危险的麦田,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,缩短基部节间,控制植株旺长,促进根系下扎,防止后期倒伏。
(二)综合防治病虫害,及时做好化学除草
春季是病虫草害多发期,一旦发现病虫害草,要及时进行除治。注意化学除草应在返青到起身期进行,对于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,在小麦拔节前、阔叶杂草2-4叶期,可选择晴好天气,上午10点至下午4点,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,化学除草可以结合除治病虫害一起进行,做到一喷多防。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,可亩用10%苯磺隆10-12克,兑水25-30公斤均匀喷雾,以雀麦、节节麦等恶性杂草发生为主的麦田要进行人工拔除,务必要在小麦抽穗前彻底拔除,并带出田外,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。
(三)预防“倒春寒”
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,一旦有寒流预报,要及早浇水。对已遭受冻害的麦田,要及时进行补救。补救措施:二是中耕保墒,提高地温;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,促进中、小分蘖的迅速生长。
安平县技术站
2018年3月18日